广告联系QQ:sy22859 商业网址导航 → 文章频道 → 生活健康 → 资深心理咨询师曝“内幕”:要我带着病人上节目,不行
资深心理咨询师曝“内幕”:要我带着病人上节目,不行 | |
文章分类:生活健康 作者:商业网址导航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2/4/23 21:40:48 人气:542 分享到QQ空间 收藏到QQ书签 推荐给朋友 | |
本报记者用一周时间专访了多位心理咨询师,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大部分都将电视上的心理类或情感类节目视为纯娱乐节目。甚至还揭秘了自己多次受邀但一次次婉拒的真实“内幕”。 本报记者林艳雯 婉拒节目要求违背职业道德 “心理”是个看上去时髦又有深度的热门词,节目上一旦有了个心理专家,即使内容再俗,也好像突然有了品质保证,于是众编导就开始向各大心理咨询中心撒网,套牢一个是一个。沪上资深心理咨询师林紫就常接到电视节目的邀请。她透露:“有些节目的编导会提出一些超过专业界线的想法。有一次他们甚至希望我能带一个正在治疗中的,并且具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上节目,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跟编导澄清这是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 除此之外,为搏收视而“秀痛苦”也是林紫不愿意看到的,“这种倾向与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心理咨询的目标是让大家生活得更好,终极取向更多是正向、积极的。节目编导和心理专家们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一味堆砌和表演痛苦,对于社会大众的心理导向是很不利的。”林紫还说,“有些节目会提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比如让专家给当事人几个建议,然后当事人就出现某些戏剧化的转变,专业的心理咨询其实很少直接给建议。还有些节目则希望专家把催眠当成一个万能工具来演示,其实不是每个个案都需要或适合这种方法的,纯粹追求表演效果的催眠更适合舞台,而不是心理治疗。这样的节目往往会误导观众。” 无奈编导剪掉最专业的部分 “麻辣情医”吴迪常在镜头前曝光,参加过的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各地节目也不少,她在日前的一次研讨会上指出,其实请几个专家坐在台上只是为了让节目更丰富,一期节目45分钟,专家说话才几分钟,“现在的真人秀节目都会安排一个心理咨询师坐镇,大部分也就是一个点缀和工具,抓人眼球的是当事人的痛苦和混乱,编导刻意放大的是迎合观众的窥探心理,谁会在意解决了什么问题。”为观众窥探别人隐私的内在欲望也是心理类节目火爆荧屏的重要原因。 林紫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心,“有些编导根本不懂心理专业,而且为了收视急功近利。有些咨询师上完节目之后看到播出也很无奈,因为专业处理的部分都被剪没了。”吴国源则认为,上电视节目一定要提出一个要求,“不能听编导的,要听咨询师的。”他觉得编导剪辑时,常常会把不该剪的剪了,“只保留激烈的镜头,保留编导想表达的东西。大多数心理咨询师是不愿意去做节目的,一上电视就不是简单的咨询了,编导另有目的,咨询师在节目中反而力量薄弱,这对来访者是不负责任的。电视要的是收视率,满足观众猎奇心理,但咨询不用收视率,需要谨慎对待。” 担忧从个案到参与者都作假 尽管心理类节目标榜的是为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但节目过程中真正解决问题的环节却少得可怜,更多的是描述当事人故事的跌宕起伏,其遭受的痛苦折磨等,情节被放到镜头前夸大,甚至来个情景再现,这都算是小菜一碟了,不少节目甚至被越来越精明的网友们频频“抓假”,几乎每档同类节目的贴吧里都难逃“昨天那期节目里的那个当事人是我同学演的”等诸如此类的“真相爆料帖”。那么多档心理类节目,每个节目都要挖这么多故事,为了准时准点交出精彩画面,假上几回已经不被网友放在眼里,大家更加乐此不疲、喋喋不休的是挖掘节目假到什么程度。 参与节目经验丰富的吴迪告诉记者:“真人真事要录制五六个小时,演员的话只要一个小时就可以搞定。”无疑,电视台出于舞台场地、灯光等各方面成本的考虑,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显而易见。吴迪还透露:“现在出轨不稀奇了,很多节目已经做到了乱伦的地步。当然,很多真人秀并不真,是让群众演员演的。我参加过一个节目,演员练了一个小时还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只好戴上墨镜,这样才能勉强演。后来我每当看到这类情感心理类节目里戴墨镜的,就会想笑。” 林紫也透露,有些节目邀请心理专家时不需要他们带个案,而是直接编出个一看就不真实的个案来,“他们为了追求收视率,把情节编得很古怪,越离奇,收视率越高。” | |
文章资深心理咨询师曝“内幕”:要我带着病人上节目,不行由本站会员【admin】发表 | |
上一篇:心理趣谈 男人和女人离婚 净身... 下一篇:心理咨询师谈克制自己 |